人才培养

当前位置: 首页  人才培养

青春奋斗不止 “双创”砺就真功 ——“中京承泰”项目团队创新创业纪实

2022年11月14日 浏览量: 224 来源: 党委宣传部 作者: 王磊斌 发布: 党委宣传部

  

引言:今年盛夏,第八届山东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成功落下帷幕。经过网络评审、决赛小组赛、排位赛的激烈角逐,由kok官方网站(中国)有限公司组建,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牵头,陈君、张超指导的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旅游学院师生合作参赛项目《承泰富农——农业传感器无源微型化融合的开拓者》荣获山东省决赛金奖并成功晋级全国总决赛。赛事成绩喜人,过程却是艰辛。谨以此文致那些在青春里不懈拼搏奋斗的泰院“双创”

  

 

首战告负 心有不甘

  

“我和我的团队必会站在国赛舞台上的!”

挂断学院院长的电话,张超望向车窗外,疾驰的风景,穿梭如幕,思绪一下子溯回到了刚结束的第二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山东省总决赛现场。

总成绩倒数第五,淘汰出局。比赛成绩出来的那一刻,整个团队都凝滞了,沮丧的心情从几张阴郁的脸上便可瞧见,团队中的一个学生始终不敢相信,向组委会再三询问确认。张超大概花了5分钟,从震惊、难过、失望到逼着自己消化接受,然后调整心态,转而去安慰“e线快修”项目团队里的每一位同学,他还是一如既往捧着一张乐呵呵的脸,拍了拍同学们的肩膀,说道:“第一次参加就闯入省赛总决赛了,我们已经很了不起了。这次权当来试试水,积攒经验了,下次我们就不保存实力了,争取捧个金奖回来!”

2016年7月是第二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省总决赛的备赛期,整整一个月,张超作为项目指导老师,与“e线快修”项目团队的每个学生吃住在一块,创业项目计划书、PPT、视频等材料,在没有任何参考的情况下,一点一点通过自身摸索进行撰写,为了完善细节,还请教了不同学科专业的老师学者。8月初,当项目团队踌躇满志站在总决赛舞台上时,一次失败似一盆冰冷的水一下子浇灭了他们心里那份火热的激情。

返程的路上,张超这一句极不甘心的誓言,项目组所有成员都听见了,只是在那一刻,他们虽不语,佯装一副无所谓的表情,但在心里早已将其转化成了再战的动力。

  

  

悉心指导学生参加双创大赛

 

瞄定创新 潜心磨剑

  

首战告负,心有不甘的张超回校后,连续几个夜晚,将自己独自关在实验室里,回顾项目的各个环节,梳理其中的关键细节,他想要找到项目失败的根结所在。

几天后,学院专题组织了一场创新创业项目复盘分析会,其中一位特意邀请来的专家,一针见血地指出:“你们的项目没有创新点!”

犹如当头一棒,张超的脸一下子涨得血红。的确,他在组建项目工作室的时候,制定的思路是先创业,尝到经济效益带来的甜头后再激发起学生的创新热情,但就是这一构想,使得项目团队从未注意到行业金字塔结构。

“是的,我们的项目在这个领域属于底层服务端,没有足够的创新度,的确配不上所谓的‘创新创业’,这是我们这次参赛未能拿到好成绩的症结所在,我作为项目指导老师,负有主要责任。”张超在会上主动做起了检讨。

瞄定了“创新”的标靶,张超做了个大胆的决定:停掉工作室所有经营业务,退出学校创业孵化基地,回归教育本质,从基础做起,让学生先把自己专业知识学好,同时完善工作室培养模式,确立了工作室要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实践创新能力与创新意识为主线,树立求实创新,精益求精,创新培养的教育理念,实施“基本技能-创新意识-创新实践-规划发展”的“四层次”人才阶梯培养实践教学新模式。

这次转型,历时整整两年。

在这其中,张超结合学院实际情况为学生量身打造四年学习规划,制定设计了工作室培训方案,结合每一学期专业课程细化培养内容,将双创教学贯彻于整个过程之中。面对研发经费经常短缺的问题,张超也充分利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经费、工作室学科竞赛奖励分配等,将经费统一协调管理,但有时还是会出现研发过程中资金匮乏的情况,不得已,张超经常是自掏腰包先行垫支。

两年磨剑试锋芒。2018年10月,工作室成员2016级电子专业学生李宜昕、通信专业学生王鑫团队在第十二届ICAN国际创新创业大赛中国总决赛中斩获一等奖,这也是kok官方网站(中国)有限公司建校以来拿到的第一个大学生科创大赛全国赛事一等奖。

  

  

开启创新人才实践教学培养新模式

  

全心付出 天道酬勤

  

时间的性格一向是沉默寡言,但它总坚守着“天道酬勤”的信念。

来到2021年,在挑战杯的备赛过程中,张超几乎每天都要利用中午晚上的休息时间和团队共同修改,通宵打磨更是家常便饭。

这年的5月,张超的孩子突发疾病住院需要手术,恰巧当天,张超提前约好了和团队一起去临沂进行现场设备调试和数据采集。为不耽误比赛进度,凌晨4点,张超吻了下孩子的额头,满怀愧疚地与妻子匆匆告别,在医院门口和团队汇合赶赴临沂。

当天夜里接近凌晨1点,张超一结束任务,便马不停蹄地赶回泰安,直奔医院,当踏入病房的那刻,孩子已顺利完成手术,安然地睡了。妻子守在一旁,握着孩子的手,累得趴在床沿。他捡起地上的毛毯,轻轻地披在妻子的身上,看着熟睡中的孩子,内心是满满的心疼。

做一件事要一门心思,做好一件事更要全力以赴。常态化的备赛加班几乎占据了张超大部分日常,泡面、咖啡、红牛等等提神充饥的食品是他项目工作室的常客。

这年,因为疫情防控的原因,学校提前放了寒假,但项目还有许多细节需要完善。时间紧,任务重。张超自掏腰包为项目组里的学生在常家庄租了两套房。白天,张超带领项目组去企业现场开展产品测试,不断调整参数;晚上回校后,一起修改补充参赛计划书、PPT、作证材料等,常常因为一句话一个字一个词反复打磨,演讲词一改再改力争精确到秒计,PPT、演讲稿事后统计前后修改不下五十个版本,一切都为了大赛那短短5分钟的汇报。

有心人,天不负。2021年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大赛中,张超指导的2018级通信专业学生杨晨团队斩获了山东省特等奖、全国二等奖。

张超在一次学院经验分享会上提到,“在指导学科竞赛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一个好的竞赛作品需要不断地进行技术叠加和更新,还要进行多次的试验和论证,只有全力以赴,不断打磨,才能在高层次竞技舞台上呈现出真正具备创新的好作品。

  

 

 在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大赛中斩获山东省特等奖、全国二等奖

  

创新转换 创业落地

  

创新只是过程,创业才是结果。这是张超始终坚守的信条。

2019年,张超带领项目团队参加泰安市政府举办的“才入泰安 势如泰山”全国创业大赛,斩获了一等奖,参赛项目也入选高新技术储备库,泰安市高新区、新泰市、宁阳县等各地政府先后联系团队洽谈项目合作意向。

学以致用,创以效用。看着学长学姐们的项目被当地政府或企业抛来橄榄枝,多年的创新成果成功落地产效,张超项目组里的2018级学生郭中澳、李宜昕等人十分羡慕,心底里早已按耐不住创业的想法。

“想创业,这是好想法啊!老师支持你们!”张超听到学生计划创业的想法,很是高兴,他认为青年学生创业符合国家双创的培养政策,评价创新成功与否,关键就看它能否真正落地,以技术升级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提升

“你们想做什么?有目标吗?”张超好奇地问着学生。

“老师,我们几个仔细考虑下,还是做我们拿手的智慧农业这块。”郭中澳坚定地说道。

“智慧农业”绝对是个很好的课题。第一,契合了我国当下的乡村振兴大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就多次强调科技在“三农”工作中的重要作用。第二,山东是传统农业大省,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农耕文明历史悠久,物种资源丰富,但是山东农业的高质量发展急需科技力量的加持,故可谓是“广阔天地,大有可为”。第三,郭中澳、李宜昕、杨静宇、魏宇航等团队成员自进入工作室后,就一直致力研究开发iCF bot农业机器人,在2020年,项目团队以此参加了各类赛事,在物联网创造力大赛、ICAN以及单片机设计大赛中、泰安市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皆获得一等奖。因为比赛的原因,新泰市创业之星孵化基地、财源街道以及家在宁阳创业孵化基地等政府机构也主动联系到郭中澳团队,希望他们以高新技术形式落地企业。

有前期技术的积累,有意向合作的单位,有创新创业的干劲,张超认为郭中澳、李宜昕他们肯定能成功,而自己要做的便是尽其所能地帮助他们实现创业梦想。

考虑到郭中澳、李宜昕等人当时才上大三,在创业准备方面都没有任何经验,国家政府创业方面的政策扶持也不是很了解,为此,张超主动对接校合作发展处和当地政府,一起和学生分析政府给出的政策支持和项目落地的可行性。上游谈合作,下游找销路,张超自己开车带着学生们去往十几个地市,走访近百个乡镇农村,有时为了加快调研进度,只能是夜里赶路,白天踩点工作。

经过多轮考察,再三论证,最终,郭中澳团队选择将企业落地在宁阳县环城科技产业园。2020年12月,郭中澳和他的合伙人们共同创立了山东中京承泰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金300万,郭中澳担任公司法人,张超作为指导老师担任了公司监事。

至此,郭中澳项目团队的创业之路正式启航。

  

  

在“才入泰安 势如泰山”全国创业大赛中斩获一等奖

  

  

在学校合作发展处的帮助支持下对接当地政府与企业  

  

  

山东中京承泰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成立后的第一次会议

 

创业路上 辛酸自知

  

作为公司法人,郭中澳深感压力巨大。常常因为技术、订单、公司运作等问题,焦虑得整宿睡不着觉,头发是大把大把地掉。

吃老本就是坐以待毙,必须要去实地多走多看找寻新的发展思路!

一天夜里,大概是凌晨1点不到,失眠的郭中澳在万般纠结中,还是拨通了张超老师的电话,说计划明天一大早就去宁阳及周边一些农业基地看看。张超二话没说,立即答应了下来,并表示明天一大早就开车来接他和公司团队一道去实地考察调研。

电话刚挂断,郭中澳便又一一联系了团队核心成员。大伙都没有过多询问,电话那头皆是默契地回复道:“好!一定去!”

一大早,张超老师便接上郭中澳他们,大伙一上车,都领到了一份极实在的早餐——“包子、煎饼果子、鸡蛋,豆浆牛奶”。张超知道学生们肯定来不及吃早饭,便提前准备好了能量早餐。

第一站是宁阳的巴夫农场。在与农场经理的讨教中,郭中澳更坚定了自己在内心做下的决定——不能老守着“iCF bot农业机器人”那一亩三分地了,要寻找新的突破口,朝着更切实际的“点”着陆。

接下来,团队又辗转实地考察了宁阳县周边的乡饮乡、泗店镇以及济宁市汶上县义桥镇、苑庄镇等地,在农业大棚里,在与农户的交谈中,他们找到了一个切入点,就是所谓的智能温室大棚中的“触手”——智慧大棚传感器节点。

回到公司,团队成员们各自领了任务,查阅相关资料,做市场调研,研究论证“智慧大棚传感器节点”项目的可行性。

几天后,大伙在公司开了场碰头会,郭中澳对现有市场进行了分析。目前国内用于智慧大棚的传感器节点存在许多问题,资金投入是困扰其铺开应用的首要问题。同时市面产品售价高、维护频繁以及需大量布线等问题导致其使用成本较高;另外,产品占地面积最高达3㎡,需专业人员安装调试近3小时,且监测类型单一导致设备冗余,产品功耗过大,进而引发高故障率

可以说,目前市场急需一种易部署、功耗低、价格实惠的农业传感器节点。

智慧大棚的传感器节点目前存在的一系列弊端,既是发展破局开拓新域的好契机,同时又是一道道较难攻克的拦路虎。

“干还是不干”,会议的最后,郭中澳直接将这一最关键的问题抛给了在场的每一个团队成员。

正当大家犹豫之际,张超突然蹦出了一句:“你们几个,当初为何要选择创业呢?”

这一问,全场哑然。

张超又补充道:“没有挑战性何谈创新呢,没有筚路蓝缕的过程怎么配叫创业呢?”

“干!一直小打小闹有啥意思!搞出点咱独有的东西才能快速占据市场的制高点!不然等待我们的只有‘被淘汰’这条路了。”郭中澳这时的眼神里充满了坚定。

话音刚落,全员表示赞同,项目组参赛时的那股子斗志又被重新点燃了。

几天后,学校放了寒假,当同学们陆续回家过年时,郭中澳他们又赶赴到宁阳公司驻地。一开始大伙全部都挤在办公室吃喝拉撒,后来与当地政府沟通后,终于找到了住的地方。

寒假里,公司成员每天循环着“三点一线”:巴夫示范基地、公司实验室与睡觉的地。每天一大早,郭中澳还提早去附近菜市场买菜,每到饭点,只要谁手头的活稍微轻快些谁就负责做饭炒菜。有时都忙得抽不开身时,就直接是“老干妈”就馒头,随意垫吧一口就继续投入战斗。

直至大年三十,郭中澳与他的战友们才匆匆赶回家过年。然后初七左右,大伙又陆陆续续赶回了公司。

终于,在寒假结束前的几天,一款改进版的智慧大棚传感器节点终于研制出来了。这款产品能在不改变大棚原有结构的基础上进行配套安装,各种功能也得到了快速升级。将产品在巴夫农业示范园试用一月后,得到了园内管理人员的高度好评。

边试用边检测边改进,研发之路从未停歇。从3月到7月,团队研发出了监测节点,满足了低功耗和多参数测量;通过高度集成化设计,将多传感器功能合一;增设太阳能板版本,进一步降低能耗,并开发出了监测APP和网站;紧接着又研发监测土壤墒情版本,为满足市场不同用户需求,开发出低、中、高端三类产品。

就如“打怪升级”游戏一般,郭中澳与他的团队在张超老师的指导下,一个接着一个迎接挑战,突破层层难关。

短短的5个月,郭中澳团队成功研发出了整套的智慧大棚管理系统。团队运用物联网技术、传感器技术、嵌入式技术等,设计国内领先的小型、多功能传感器节点,配合团队自主研发系统可实现农业可视化远程诊断、灾变预警等智能管理功能。从实验室概念模型到最终成熟的产品,“电路、通信、模型”三大模块总计改进上百次,大部分都是为适应环境特点和操作简便而进行的重要改进。

有了能打市场的核心产品,效益便接踵而至。2021年8月到12月,山东中京承泰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完成生产销售120万元。截至目前,公司获各类商业合同近400万元。同时,团队项目也得到天津大学史伟教授、山东大学徐现刚教授、国家科技创业领军人才李松和董事长、山东省农学会药植专委会理事长王志芬等专家的推荐和支持。团队成员共申请专利11项,连续两年为11个村免费提供农业生产在线监测服务,提高了种植年产量,直接和间接带动年增收1203.68万元,并通过上中下游完整产业链间接带动了百余人就业。

  

 

实地调研考察宁阳及周边农业基地

 

  

在公司驻地探讨智慧大棚传感器节点技术研发方案  

 

 

王者归来 静等花开

  

2022年5月8日,山东省教育厅下发了“建行杯”第八届山东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暨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通知。

新一届的“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又将盛大开启。

与六年前第一次参赛相比,这一次张超的脸上多了几分自信。当学院领导找到他,将比赛通知转给他时,他笑嘻嘻地说道:“这一次我们将上演一场‘王者归来’!”

这句看似玩笑的“王者归来”,是六年磨一剑的底气所在。

张超立即找来郭中澳,计划将团队项目打包整合参加这次比赛。他认为,郭中澳团队这两年里创新创业的经历、项目攻克研发的技术、创业所带来的社会效益放在任何创新创业大赛中都无可挑剔,堪称典型了。

但是,郭中澳有两个困扰的点,就是他6月份就要毕业了,到时与学弟学妹们一道参赛可能会产生不便。而且公司现在的业务量逐步上升,人少活多,参赛的话肯定会分散一部分精力。

张超看到面露难色的郭中澳,立即读懂了他的顾虑,便说道:“中澳,你马上毕业了,我来联系学院聘请你为双创导师,到时给你安排个项目工作室,方便来校备赛。公司那边业务忙的时候,我也能帮忙,项目组里的学弟学妹们也可以帮忙。创新创业大赛时间周期长,需要将前期的积累进行浓缩提炼,‘智慧农业传感器’这块已经有了不少成果,也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绝对是个好的参赛项目。你作为项目负责人,更能将其中的精华展现在赛场上,让大家看到你和你的团队这些年的努力!”

疑虑瞬间被打消了,郭中澳重重地点了点头,一股热血在两人的胸膛里燃起。

七月份就要到省里赛了。时间紧,任务重。张超与郭中澳团队们直接开启了驻工作室模式,几乎将时间全部投入到了备赛当中,胡子拉碴蓬头垢面成了他们的常态。

将两年的成果进行提炼浓缩,将最关键最核心的技术亮点呈现出来,结合目前各类参数预估未来发展可能,可以说,这一次备赛不仅是对项目的一次回头看,更是对项目下一步发展的梳理与论证。

从下定决心参赛到站上省赛的战场上,“中京承泰”项目团队整整修改参赛项目PPT三十七版,项目计划书二十五版,项目推荐视频二十九版。只要省赛之战的枪声还未打响,修改、提炼、完善、调整就没有终止。

火热的七月终于如期而至,站在省赛的战场上,张超拍了拍郭中澳的肩,鼓励道:“只管全力以赴,不留遗憾即可!”

第八届山东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成功落下帷幕。经过网络评审、决赛小组赛、排位赛的激烈角逐,《承泰富农——农业传感器无源微型化融合的开拓者》荣获了山东省决赛金奖并成功晋级全国总决赛。

几天后,第十五届国创年会组委会发布了第十五届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入选项目名单。“山东中京承泰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项目入选本届全国大学生创新产业年会,成为全山东省唯一一项以“创业推介”成果类型入选的项目。

当得知比赛结果的那刻,团队所有成员眼眶都湿润了,有的激动得相拥在了一起。而郭中澳则一个人望着大屏上的比赛结果,停滞了许久,此刻在他的脑海中闪过太多的画面,每一幕每一帧的经历仿佛就在昨日,每一点每一丝的辛酸回味起来却是甘甜。

“嗨!小伙子,别发呆了!我们趁现在与评审专家、还有那些与我们一道杀入国赛的项目组多交流多讨教,回去再提升提升,国赛才是我们的星辰大海!”张超又拍着郭中澳的肩,笑嘻嘻地说道。

是的,从省赛载誉归来到如今此刻,项目团队依旧坚守在岗,不断完善提升项目,积极备战国赛。

每到深夜,万籁俱寂的kok官方网站(中国)有限公司校园里,老实验楼二楼总有一间工作室是灯火通明的,甚至好几次是彻夜不熄的。

向着梦想不懈拼搏,就是对青春最好的回应!

就让我们一起静等花开......

  

  

积极备战第八届山东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参加第八届山东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